你有没有过这样一种经历:一整天的课业结束后,感到精疲力尽,打算早点休息,养足精神,可是一躺床上,就情不自禁地拿起手机刷到深夜,第二天又陷入疲惫之中。也许,你并不是真的累了,只是进入了一种虚假疲惫状态。
所谓虚假疲惫状态,其实是大脑过度保护监控机制作用下的产物。在环境变化,压力增大时,这种保护机制便会释放出“我好累,我需要马上休息”等虚假信号。但事实上,这种虚假信号不过是我们对离开自己舒适区的一种本能抗拒,我们此时同自己能够承受的极限还相距甚远。
其实,在人生的每一次尝试或者探索中,我们都可能会遭遇“虚假疲惫”的困扰。当开始一项新任务,接手一份新工作时,也许最开始顺风顺水,进展迅速,但随着任务的推进,工作的深入,我们碰到的问题越来越多,遇到的困难越来越大。在不断支出精力和体力的过程中,我们难免心生倦怠,甚至会怀疑自己的能力,从而陷入虚假疲惫之中。
然而,越是到了这个时候,越不应该轻言放弃,我们应该明白青年人正处于人生的起跑阶段,无论是事业还是生活,都刚刚鸣响发令枪,我们青年不应该在刚踏上跑道的时候就被“虚假疲惫”击败,倒在自己的舒适区里。
面对“虚假疲惫”,我们应该细化目标。有时我们放弃一个目标,可能是因为觉得其过于复杂或艰难,因此我们可以把所有任务都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小目标,当一个又一个小目标被实现时,其产生的成就感可以帮助我们度过一波又一波的“虚假疲惫”。
面对“虚假疲惫”,我们应该积极看待。当我们产生疲惫感时,我们可以暂时放下手中的学习或工作,通过运动、阅读、听音乐等方式,适当改变身边的环境,保持积极健康的生活心理,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眼前的挑战。
请记住,所谓的“累”,有时候只是自我催眠或是大脑的一个欺骗信号。在人生长跑路上,我们当然会因为试着冲出自己的舒适区而气喘吁吁,在这种时候,不要轻易收起迈开的双腿,停下摆动的双臂,咬咬牙,撑过去,美好的风景就在不远的前方。